“以前不知道怎么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现在有《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表》,可以看到孩子在亲子阅读时的语言发展、学习品质等方面的情况了”,江苏省张家港市悦丰幼儿园中班家长李敏(化名)感慨,道出了许多家长在参与家园共育后的变化。

在悦丰幼儿园,代际协同教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通过“幼儿园科学输出+家庭经验反哺”的双循环模式,这里正构建起“幼儿发展、教师成长、家长进步”的教育生态。

*科学输出:可视化工具架起家园共育桥梁

“家长想要了解和学习育儿的方法,却又会疑惑‘学什么?’‘怎么用?’对于教师而言,希望能将正确的理念传达给广大家长们,又在形式上难以突破‘单向输入’的壁垒。”悦丰幼儿园园长邵莹在谈及家园共育痛点时说道。针对这些问题,悦丰幼儿园自主研发了家园共同使用的两套可视化操作工具,让科学教养理念落地有了抓手。

邵莹园长在介绍家园共育所遇到的现实困惑

《主题活动发展情况三阶观察表》是家长眼中的“成长解码器”。与传统评价表不同,它以“基础评价——发展评价——优化评价”为三阶标准,将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发展指标转化为具体观察要点。

以《出生的秘密》主题活动为例,家长收到观察表后,不再是被动接收活动结果,有的家长结合表格记录,给孩子播放纪录片延伸认知,有的利用碎片时间和孩子聊“出生”话题,让科学认知变成生命教育的启蒙。

这张表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共研体系。教师设计科学活动后,幼儿在园探索《出生的秘密》,家长通过三阶观察表记录孩子表现,家庭延伸实践中,家长反馈孩子的新行为,教师据此分析生成新问题,进而优化下一阶段课程。原本单向的“教师输出、家长接收”模式,变成了螺旋上升的双循环,最终实现“幼儿懂生命、教师优课程、家长会观察”的三维收获。

《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表》则是家长参与活动时的“行为指南”。每学期家长进园参与活动前,幼儿园都会发放这张表,解决“看什么、怎么看”的难题。在中班亲子阅读《屎壳郎响当当》活动中,家长可对照表格,从“情绪与社会性”“语言发展”等四个维度勾选观察要点。“以前看孩子看书,只觉得他在翻页,现在能从他的提问里发现认知发展水平了。”一位家长说道。通过“观察——解读—支持”的闭环,家长从“看见”孩子行为,变成“看懂”发展需求,真正成为幼儿园的教育“合伙人”。

家长运用活动观察记录表进行幼儿行为解读

*经验反哺:家庭素材成为课程生长土壤

“教育不该是幼儿园的‘独角戏’,家庭生活里藏着无数教育契机。”悦丰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管金花说道。幼儿园通过结构化处理家庭观察素材、科学转化家园对话,让家庭经验成为课程的“源头活水”。

《春游大作战》活动的诞生,正是家庭生活事件转化为课程的典型案例。春天到来时,孩子们对春游的期待引发了对时间规划的困惑“什么时候出发?需要带哪些东西?”教师捕捉到这个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春游大作战》,引导幼儿在规划春游中理解时间概念。活动后,家长在家继续和孩子讨论周末出行计划,并反馈孩子的新表现。教师结合反馈优化活动设计,形成“家庭事件——经验解构——课程生成——家庭实践”的闭环。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模式,不仅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更培养了“把生活问题变成学习课题” 的能力。

面对家长反馈的棘手问题,幼儿园则用专业解读转化为教育契机。小班有家长曾苦恼:“孩子总把绘本撕坏,家里没几本完整的书了。”教师没有简单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结合3-4岁幼儿感官探索敏感期的发展特点告诉家长:“撕纸是孩子在探索纸张的物理特性,是认知发展的表现。”随后建议家长提供废旧杂志,和孩子玩“撕贴画”,观察孩子对“撕——听——看”的多通道反馈。“现在孩子会说‘这张纸撕起来声音像小鞭炮’,还能拼出小房子呢!”家长说道。从撕纸难题到创意游戏,家园对话的科学转化,让问题行为变成了发展契机。

教师指导家长让“撕纸”转为幼儿学习发展契机

*三维共赢:“双循环”模式浇灌教育生态之花

如今的悦丰幼儿园,代际协同教养已结出丰硕果实。在幼儿发展上,孩子们不仅认知能力稳步提升,更在生命教育、生活能力等方面获得成长。

家长们的变化同样显著,大部分家长能熟练使用《幼儿活动观察记录表》,主动记录孩子行为,不少家长在《主题活动发展情况三阶观察表》反馈中写道:“现在和孩子聊天,能听懂他的‘潜台词’了。”

爸爸在家和幼儿一起探索感兴趣的活动

教师团队则在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成长。从“凭经验设计活动”到“按数据和反馈优化课程”,教师们构建起系统化的课程开发逻辑。

家园关系也从单向输出变成双向奔赴。家长不再是课程的旁观者,有的家长分享“老家的春耕习俗”,丰富了《春天来了》主题活动;有的家长是医生,结合《出生的秘密》给孩子们讲“生命的成长”。正如后勤副园长范玉华老师所说:“现在的课程,就像一棵大树,幼儿园是树干,家庭是枝叶,共同为孩子遮风挡雨。”

布鲁纳曾说:“教育不是孤岛,而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悦丰幼儿园的“双循环”育人模式,正是用科学工具架起桥梁,用家庭经验滋养土壤,让代际协同教养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生命之泉”。未来,这里将继续深化家园协同,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教育的参与者,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共育中向阳生长。

点赞 + 35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