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以“校家社协同助力教育综合改革”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业委员会2024年度学术年会在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召开。
来自北京、上海、河北、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山东、湖北、安徽等二十多个省市的基层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者,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近300人参加了年会。20250525105950.jpg

年会现场

此次年会由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教育发展促进会承办,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明强小学协办。20250525110016.jpg

李家成主持

与会人员紧密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和教育综合改革,围绕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路径创新及实践探索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年会开幕式由家校协同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家成主持。20250525110023.jpg

黄海洋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黄海洋在致辞中表示,家校协同专委会成立以来在学术研究、理论培训、实践论证等方面已经开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工作,今后还要聚焦一些核心问题展开新的研讨与推进,如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大格局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以“教联体”为契机建立有序、有效、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勇于破解新难题,让家校社协同育人持续保持生机和活力。20250525110033.jpg

钟华致辞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钟华介绍了七宝镇在建设教育重镇,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七宝同心圆”协同育人品牌,及通过实施实体化、清单化管理推动家校社之间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情况。他表示,七宝镇致力于打造一个多元互动的家校社沟通平台,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三向赋能”,并构建了一个多方共赢的新样态。20250525110041.jpg

苏君阳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家校协同专委会理事长苏君阳结合国家近年来颁布的一系列关于协同育人的相关政策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强调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重大意义,并提到家校协同专委会未来将围绕自身的宗旨和使命,重点做好科研规划与管理、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会员与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及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决策咨询工作。20250525110048.png

杨雄作报告

在专家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教联体”建设、教育生态构建、教育焦虑等育人热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杨雄围绕校家社协同中的亲子关系、亲师关系、师生关系谈了他的见解。他认为处理好这“三对关系”是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关键,并对如何做一个智慧家长提出了建议,如AI时代要加强对孩子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当代教育中母亲须做“减法”,要学会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而父亲要做“加法”,要更多参与对孩子的陪伴以及在此过程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20250525110056.png

连保军作报告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委会理事长连保军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为题,从国家战略、区域协同等多维度分析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认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是导致教育“内卷”和区域教育发展差距与困境的重要原因,家校社协同是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20250525110103.png

夏惠贤作报告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原院长夏惠贤在以“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链”为题的报告中,分析了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以及面临的巨大挑战,如育人目标不一致、育人主体权责不清晰、育人制度建构不完善等,并从角色认同、制度保障、沟通协同三个维度提出了校家社协同育人链构建的实践路径。20250525110110.png

冯猛作报告

社区在协同育人中是一个重要主体,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教授冯猛在本次报告中重点谈了家校社合作关系中社区的角色及其功能。他指出,社区既要发挥国家政策与民生民情之间上传下达的载体和桥梁作用,又要在“育品德、育情怀、育能力”的协同育人功能方面与家庭和学校保持一致。20250525110118.png

范国睿作报告

聚焦“家校社协同的教育生态观”,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范国睿运用生态系统和文化资本理论,从教育生态病理的角度分析了校家社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他认为要治愈教育生态的病理问题要从“榨取型”教育转为“涵养型”教育,注重发掘学生发展潜能,激发学生活力,滋养学生身心,促进学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250525110127.jpg

蒲蕊作报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蒲蕊的报告主题是“家校合作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她结合开展的样本调查研究结果指出,家校合作对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且能够有效弥合留守儿童群体内部的社会情感能力差距,并据此提出优化合作机制、重视关系投入和提供精准支持等建议。20250525110134.png

邓林园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邓林园以教育焦虑为切入点,总结分析了焦虑型家长具有的几个特点:自认为失败的家长角色、高度的亲子一体化、僵化的思维模式、脆弱的应对机制。她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家长教育焦虑的共性心理特征、概念内涵及生成机制,从不同层面对家长如何走出焦虑怪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20250525110141.png

王治芳作报告

最近备受关注的“教联体”成为此次年会的关键词之一。家校协同专委会常务副理事长王治芳在“以‘教联体’提升新质教育力”的报告中提出,应以区域为主体、以学校为圆心、以资源为纽带搭建一个常态化育人平台和活动载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她认为可以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健全评价体系等途径来打造“新质教育力”。20250525110149.jpg

区域“教联体”建设论坛

同时,年会设计了区域“教联体”建设论坛和局长论坛,通过思想和观点的碰撞带给与会者思考。
区域“教联体”建设论坛上,来自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街道、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区、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的相关领域负责人,围绕协同育人的政策统筹、机制构建、模式创新以及协同育人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展开了交流,探讨如何凝聚强大的社会协同力,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和“教联体”建设。
20250525110155.jpg

局长论坛

局长论坛则聚焦教育行政部门在协同育人和“教联体”建设中的角色、实践与挑战等问题,邀请了上海市金山区、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等四个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结合各自区域实际与创新进行了交流,并探讨了如何应对校家社协同育人过程中的新问题与新挑战。20250525110203.jpg

邢台学院校长蔡振禹发言

为了给更多教育一线工作者搭建充分交流的平台,学术年会设置了“微报告”环节。邢台学院校长蔡振禹从特色学校建设的角度分享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路径探索的思考和经验;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姚凤介绍了该校在学区化背景下推进协同育人的创新探索与成效。20250525110209.jpg

上海七宝明强小学校长姚凤发言

还有十余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职业中学、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银湖中学、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第二幼儿园等中小学幼儿园的负责人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了在协同育人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20250525114424.png

02505251144241.png

202505251144242.png

02505251144243.png微报告现场

20250525110430.jpg

课题结题证书颁发仪式

为进一步推进专委会课题研究工作,本次年会上,举行了2024年专委会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结题证书颁发仪式,其中20项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主题的研究课题顺利结题,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姜宏德、执行主任赵志军为承担课题单位颁发结题证书。
苏君阳在年会总结中对会议参与主体、聚焦问题、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回顾,对会议研讨形成的基本共识进行了提炼,并强调在社会竞争不断增强、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人工智能应用愈发深入的新时期,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大意义愈发凸显,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与实践更加任重道远。

点赞 + 145
相关新闻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