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情绪易激动,极度厌学,作为父母非常着急,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张家港市金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家庭咖啡屋”里,来自张家港市南沙中学的20多位家长在保税区家育心育指导团成员周玲的带领下,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融洽亲子关系等展开热烈讨论。
为精准帮助广大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张家港保税区城乡发展局教育管理办公室与金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市南沙中学于2023年1月起联合启动了“家庭咖啡屋”父母沙龙公益项目。
该项目每月一期,打破常规的专家讲座、现场咨询等形式,主要由一名家长讲师带领主持,聚焦家庭教育共性问题,通过大家讲、大家听、深度会谈、情境模拟等形式,凝聚共识,解决问题,提高“互助式”共育效果。
目前该项目已成为保税区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创新举措,深受家长的欢迎,自项目启动以来已培养周玲这样的家长讲师8名,互助式家庭教育共同体3个,吸引了上千名家长加入。
这只是保税区在整合“教联体”育人资源助推教育生态优化,探索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积极尝试、先行先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24年3月,保税区再次推出新举措,在多年来的实践基础上夯实“1+3+X”服务架构(1个联动中心站,学校、村社区、未成年人保护站3个次级站,服务X个青少年个体),以“e心向阳精准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为主要抓手,以特色品牌活动为载体,以队伍建设为依托,探索多样化的协同育人行动,向3个次级站输送子项目服务礼包,创新校家社协同育人,增强协同育人实效。
01 项目化整合资源,“1+N”联动,织密服务网
保税区城乡发展局教育管理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牵头成立1个“联动中心站”,主要做好资源统筹协调、资金保障、构建机制等工作,与街道民政、妇联、司法机关、各村社区、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等“N”个单位上下联动、横向协作,以及各界空间、人员、资金等“N”类资源共享互通,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服务网络,构建“15分钟学习生态圈”。
首期投入20多万元推动项目运作;组建工作群,对特殊学生成立“一生一案一工作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协调解决制度建设、指导服务、条件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织密资源服务网。
02项目化培育队伍,多元培训,赋能服务网
师资是协同育人的核心力量。联动中心站以“特聘+选聘”的方式遴选优秀人员,先后成立了“丁老师心灵氧吧”幸福成长导师团、“心保蕾”家庭教育讲师团、张家港保税区家育心育指导团三支专业队伍,涵盖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优秀家长志愿者等不同专业领域的人员,构成了充满热情、积极主动、持续化成长的家庭教育的本土专业团队;团队以“1个导师+N个讲师”成长模式结对互助,通过小组工作、主题沙龙、专题培训、项目化实施等方式,提升成员的专业实干技能。
目前,有特聘导师10名,成长型讲师69名,家长讲师10名,超过180名家庭教育讲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活跃在区街各学校和村社区,每所学校有2-5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心理专兼职教师;同时重点对区街德育工作者、骨干班主任、心理专兼职教师等持续开展“心赋能·新成长”专项培训,以实务培训、实践演练等形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从而推动协同育人从“孤军奋战”变为“全军出击”,从“个体进步”迈向“群体成长”。
03项目化锻造品牌,双线并进,擦亮服务网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正向关联度高,家长的教育理念、沟通方式以及亲子关系等对青少年的影响深远。
保税区结合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把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精心锤炼课程,研发校家社“心氧吧”共育品牌。包括“一期一会”智慧父母课程,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如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情绪管理、沟通技巧、角色认知等,每期一个小主题,确保每一期家长都有收获,同时录制线上课程,每月一期下发到各校,提高普及率,目前已有50多节线上课程实现全域影响;面向不同学龄段青少年开展“心氧吧·稚慧谷”早教课程、“e启阅 悦传统”主题阅读、“童心逐梦 心莲花开”青少年心理健康赋能行动、“心动力”青少年成长营课程,沙盘游戏、艺术疗愈、心理团辅、亲子户外等活动,累计举办活动100多场次,深受家长和青少年的喜爱。
04项目化直击难点,精准指导,筑牢服务网
“我不是不想来学习,而是上班真的没时间啊。”这也是大多数家庭面临的现状。面对不同群体的家庭需求,分层分类,开展个性化、有针对性的精准家教指导。
针对特殊关爱学生的家庭,启动“遇见成长”亲子研学营项目,每月一次户外亲子研学,在活动中融洽亲子关系,打破沟通壁垒;结合夜校模式,开设“港湾家长夜话”项目,根据家长需求量身定制,方便家长夜间学习;针对企业职工的实际情况,利用“享学大讲堂”进行点单,主动把家庭教育讲座送到企业,提高他们的家教素养。
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大胆引入医疗专业力量,与澳洋医院心理中心合作,推进“心频道·专家台”项目,让心理医生直接走进校园、走进家庭,家庭也可以预约医院专家直接咨询,打通绿色通道,突破服务瓶颈,一年来共服务特殊家庭60余户,畅通了医校合作的干预路径,完善了“医校互促”的心理健康教育、筛查、干预、问诊等合作新模式。“学校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支持,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心理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心连心·爱共享”驻校社工项目,3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结对辖区内学校进行联动,“以社工+心理医生+老师+志愿者”的方式结对帮扶困境家庭12户、开展心理团辅进校园、法爱护航等活动18场。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在老师的关心下,在医生和社工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自信”。
张家港保税区充分利用“教联体”资源,通过系统化、模块化的项目设计将校家社协同育人转化为可量化、可持续的实践行动,以资源整合、队伍赋能、品牌创新为抓手,实现从“个体服务”到“生态共建”的升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立体、全面的抱持性支撑、支持。